Caos

Caos

Cryptocurrency Investor 📈 Blockchain developer 👨‍💻 Husband/Father 👨‍👩‍👧 Student 👨‍🎓 https://caos.fn.services
twitter

DApp 构建指南 —— 03生态选择

patterns (3).png

在之前兩篇文章 準備工作業務需求分析 我們用相對全局的視角評估與分析了在構建產品之前所需要考慮的問題,除了對當前市場和技術的充分了解之外,生態的選擇對於項目非常重要,生態與生態中的參與者對項目的啟動和長期發展都有個各種這樣的影響。

寫在前面#

簡單來說,生態就是以一條公鏈賬本為核心的不同角色的參與方形成的協作網絡。
具體來講一個生態指的是由區塊鏈技術、應用、參與者和市場等多個方面組成的系統。這個生態系統包括了開發者、用戶、礦工、節點、交易所、投資人等多種角色。

不同的生態有著很多差別,從技術實現,基礎設施,到用戶群體,文化背景,共識機制,再到基金會偏好,社區價值觀等等都有很多差異。

作為開發者,我們一般會在決定構建的產品形態和方向之後,考慮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態,但有時候生態和應用也是會相互影響和塑造,不排除會有先選擇生態再決定產品定位的決策流程,其核心在於能否提高作為開發者本身的成功率。就如同筆者在上篇文章中提及的克隆型產品,將現有的成熟的模式遷移到新的生態中,以獲得競爭優勢。

生態核心指標#

作為開發者,我們需要時刻關注項目的成本與概率,基於此我們會使用這種思考模式去評估生態的幾個指標。

技術#

技術指標對開發者和創業者首要考慮的指標,現如今 Web3 的生態系統比較豐富多樣,其技術實現也有很多不同,我們除了用技術選型的分析模式去挑選不同技術的生態之外,還需要更加嚴謹的分析采用此技術對未來產品的可擴展性,
如果我們選擇了 EVM 兼容類型的區塊鏈,那麼產品和項目的可遷移性就會很強,如果是比較依賴跨鏈場景的 DApp 就應該優先考慮兼容 EVM 標準的生態,這樣在未來也可以在其他的生態中進行低成本的遷移。
除此之外,例如像 Solana 或 Aptos 等公鏈使用不同的技術特性和架構來處理高並發的交易場景,這就能夠吸引一些對特定場景有明確需求的業務和 DApp。

技術特性之外,也需要考慮生態的共識機制是否符合 DApp 發展,雖然現在大部分智能合約公鏈都採用了類 PoS 共識,也有不少的公鏈使用著不同的共識機制,例如 PoW,PoH,DAG 等等,這些共識機制也會在技術層面或多或少的影響 DApp 的發展,共識機制對開發者來說,其實是效率和安全性的取捨,DApp 開發者應該更多關注效率和安全性的指標。

另外還有一個長遠影響就是技術學習成本,其中包括新技術的學習與舊技術迭代,這決定了開發者對項目的維護和擴展,招聘新員工的成本,甚至還有一些隱性的工具和基礎設施的使用成本。我們應當盡可能的去選擇生態豐富,標準完備且有大量活躍開發者的生態。這樣前期技術的學習與投入就能夠長久的服務項目研發,也可以相對低成本的招聘新的開發者加入團隊。如果 DApp 重視自身項目的擴展性,生態內是否有活躍的開發者社區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技術應當服務業務需求和長遠的產品規劃,且因為技術會動態演化發展,項目自身的維護與擴展成本也需要被考慮在內。

流動性#

流動性指標取決於生態中資產豐富程度,和資金沉澱量級,是否能夠將代幣在不借助第三方的服務的情況下直接通過合約完成快速高效的兌換,這個指標是 DeFi 賽道的項目需要重點考慮評估。
流動性協議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基礎設施,幫助 DApp 的開發者提供代幣交換服務,解決應用的使用者對代幣的交易和投資的需求。如果 DApp 是重交易或資產管理的類型,那麼就非常依賴生態的流動性協議如交易和借貸等基礎協議。

因為行業規模小,流動性本身有限,會自然而然的聚攏形成馬太效應,DeFi 類的產品也有聚集的效應。
生態內的資產規模也決定了 DApp 能夠服務的資產上限,如果是和生態有強依賴的 DApp 其 Token 和生態原生代幣的相關性也會增加,那麼整個生態估值的變化也會影響在其生態中項目的估值。

最為核心的點在於,生態跨鏈和接入 CEX 的流動性,也決定了 DApp 項目流動性的上限。試想一下同樣的 Token 發行在 EOS 和 ETH 上,其流動性擴展和接入其他交易場景的成本會有多不同。它會直接影響開發者的收益和項目的可持續性。

總結,充足的流動性和資產多樣性是 DeFi 類型項目構建可組合性產品的基礎,不僅影響開發者的收益,也會影響項目估值與未來項目通證的擴展性。

應用#

生態中的應用涵蓋了應用標準,基礎設施,開發者工具與潛在競爭者等等,這些類型的應用大概率是互相依賴互相影響的,拿 ERC20 和 ERC721 舉例,如果沒有這些標準,就不可能有豐富的資產和交易的生態與場景,DeFi 和 NFT 市場也不可能發展到如此規模,區塊瀏覽器,數據分析平台等等業務邏輯就無法建立。

一些新的生態因采用的不同技術選型和架構,還沒有建立成熟的應用標準,或者會借鑒現有的以太坊的標準,基礎設施和開發者工具等等都需要時間來沉澱與發展,

若開發者的產品形態和技術設計依賴生態中的應用,就需要對現有的生態中應用進行一些調研與分析,假設我們要構建一個 NFT 類型的項目,那麼就要去評估哪些生態的 NFT 市場比較成熟,且有不錯的基礎設施和開發者工具的支持,能夠幫助我們事半功倍。

另外,生態中潛在競爭者用戶規模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評估未來產品的市場,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產品未來的發展空間。

總結,豐富的應用,不但幫助我們降低研發運營成本,也能提高產品的成功率。

社區#

這裡筆者把社區定義為 開發者 / 用戶,生態基金會,節點 / 驗證者,投資機構的集合,生態的發展和壯大離不開他們的貢獻和努力,缺失任何一個角色都會導致生態發展的失衡。
這些群體其實並沒有非常明顯的角色劃分,而是相互融合。

如果說區塊鏈生態的底層依賴算法共識,那麼應用層依賴的是社區共識,
社區對區塊鏈生態系統至關重要,沒有社區的支持和參與,區塊鏈生態系統無法持續發展和成長。

判斷生態中社區是否活躍且具備共識的標準,就是這四類角色裡,是否有多個具備影響力的個體或機構參與,而且願意推動生態的創新和發展。

社區是個非常寬泛且具有魔力的群體,形成它的成長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機緣,各個角色互相影響融合形成了不同的生態格局,開發者需要擇其強者融入其中,助力自身的項目發展。

最後#

以上指標互為因果互相影響,決定了生態的特點與優勢,根據我們自身的偏好和產品策略,選擇合適的生態啟動能夠幫助我們順利的度過冷啟動的階段,進入平穩發展期。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